奮力奔跑,同心追夢。
40余載砥礪奮進,在改革開放的恢宏進程中,今天的中國行進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節點。
70年櫛風沐雨,在一代代人的不懈奮斗中,社會主義中國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歷史的坐標,標注出這次盛會不凡的高度。
李靜校長扎根襄陽教育,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平心修學,用心出彩, 奉獻了人生27年最美好的青春年華。27年來,她一直戰斗在教學、管理一線,勤于鉆研,善于創新,甘于淡泊,樂于奉獻,廉潔高效,成績卓著,先后被授予省教育系統先進女職工、全省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襄陽市骨干教師、襄陽市人事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16年7月,被中共湖北省委表彰為“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當選為第13屆全國人大代表。作為一名來自教育界的基層人大代表,李校長一直把關注點放在如何把國家教育的好政策落地落實上,并持續進行鼓與呼,針對教育熱點、焦點、難點、痛點等問題進行廣泛充分的調研,并提出了很多引起共鳴的教育策略,這背后透露出濃濃的教育情懷。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全國人大代表、襄陽四中校長李靜參加會議,共商國是。
全體會議后,代表團分組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審議。全國人大代表、襄陽四中校長李靜聚焦“教育”主題,就課外教育培訓亂象、消除學校大班額問題、中小學生的“減負”問題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和意見。
解決課外教育培訓機構亂象,學校應當主動作為
“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指出,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襄陽市第四高級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李靜在駐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對教育領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最關注的問題是怎么解決目前尚存的城鎮、中心城區優質學校的大班額課程問題。據我所知,有些學校依然存在班級人數超過50甚至60人的情況。這一問題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指出了明確的解決路徑。”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襄陽四中校長李靜接受記者采訪
建議提高中小學教師教齡、班主任津貼
據澎湃新聞報道,李靜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不斷建立健全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先后出臺了班主任津貼、教齡津貼、特級教師津貼的政策文件,有效激勵廣大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原有津貼標準相對較低,難以有效發揮激勵引導作用。
基于此,李靜建議:相關部門應積極研究,適時提高中小學教師班主任津貼、教齡津貼和特級教師津貼標準,營造尊師重教良好社會氛圍,吸進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襄陽四中校長李靜工作照
最希望的是消除學校大班額問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快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抓緊解決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政府工作報告包涵了兩個方面。加快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意在讓鄉村學校能夠滿足老百姓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這樣就可以讓鄉村學校有效地留下部分生源,緩解中心城區學校的大班額的問題。另外就是發展‘互聯網+教育’,讓優質的教育資源進一步放大,讓更多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
湖北省襄陽市第四高級中學校長李靜代表調研發現,目前的“大班額”問題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的優質學校,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的優質學校。“大班額”問題,從根本上說,還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導致的。她建議政府對中心城區學校進行優化布局,盡可能增加學位,多建公辦學校,輔之以民辦學校;擴建名校,開展集團辦學,讓優質學校帶動薄弱學校;結對辦學,強校扶弱校;支教援教,出臺政策引導城區教師到其他學校傳幫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給予編制、資金等支持;控制熱點學校的招生規模,對部分熱點學校非片內生可適當采取搖號的方式入學。此外,把鄉村學校建好,減少學生向城鎮學校過度集中。
李靜坦言,消除中心城區的學校大班額問題,需要各級地方政府進一步對學校做好規劃和科學的評估,增加中心城區學校的學位數量,從而滿足更多學生享受更優質的教育需求。
“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已基本沒有幼兒園特大班額的情況了,現在66人以上特大班的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的化解。”李靜表示,現在仍有少部分的學校,尤其是集中在中心城區中的優質學校依然存在著大班額問題。這也是我2019年履職的重點工作。
襄陽四中校長李靜正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
減負需要四方面合力
面對中小學生的“減負”問題,在李靜看來,所謂的“負擔”其實是相對的。“在上學階段,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包括學習書本知識、學做人做事。只要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適當的學業壓力是可取的。”
而從學校和家長的角度來說,李靜提出了新問題,學校確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注意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但是負擔減下來了,家長看到孩子有大把的時間,就又通過課外輔導班把負擔加上去了。
李靜認為需要四方面合力,才能夠把這個問題真正地解決。
第一是國家層面,通過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讓更多職業達到合理的收入,從業者能夠有體面的生活。讀書最終的著眼點還是就業,這是從結果上減負。
第二點是全社會需要理性的、客觀的、多元的對學校進行評價,不要只看升學率。
第三點我認為真正決定孩子未來的是品格、性格和習慣,所以家長需要更多地著眼于孩子的未來,重視良好習慣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應當一味地在學業上“望子成龍”。
最后是學校層面,教育部提到“課外問題課內治”。李靜表示,“如今課外教育培訓機構存在亂象,這需要通過校內來治,也就是學校應當主動作為,擔負起培養孩子的主體作用,擔負起學生的部分課外服務和課外培訓,促進學生全面的提升。”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襄陽四中校長李靜
希望通過“互聯網+教育”放大優質教育資源
“如今,‘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了促進教育公平和優質的發展平臺,它可以把優質的教育資源放大。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改善鄉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我認為重點就是加大投入。”
對此,李靜建議,鄉村學校應當把數字化校園建好,比如添加多媒體設備,學生可以通過大屏幕遠程上課,鄉鎮學校和城鎮學校進行合作辦學等。通過“互聯網+教育”,還可以使不同學校結成“班對子”,一名老師同時帶兩個班級,一個是城市的班,另外則是結對幫扶的鄉村學校班級,彼此之間還可以保持良性的互動。
放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這也是李靜希望達到的目標。“最終讓鄉鎮的孩子享受到城鎮老師優質的授課,形成強校帶弱校、城市學校帶鄉村學校的合作辦學模式。”記者了解到,2018年襄陽四中和新疆博州的精河縣二中已經開展了結對辦學,結對幫扶活動。
但是在李靜看來,“互聯網+教育”更多的只是教育教學的輔助性手段。“多媒體的運用并不能代替教育的全部,我們在‘互聯網+教育’中更多的是通過這種方式,對當地的學校和老師產生影響,讓被幫扶的學校學習更先進的理念,改進當地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提升當地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養,做到與時俱進,從而增強當地學校師資隊伍的力量。
擴大學前教育供給
擴大學前教育供給,在“有園上,園好上,上好園”的遞進關系中,“有園上”最基礎,這就需要增加幼兒園的數量。將幼有所育落到實處,切實解決孩子父母和長輩的后顧之憂。
春風正勁,國家正強,人心思進,萬物勃發。在新的征途上,全體四中人必將和國家緊緊連在一起,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向著偉大夢想奮進!
我們都是追夢人!
素材來源:央廣網 央視新聞 學習強國 光明日報 中國教育報 云上襄陽 策劃、報道:張德平 審定:劉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