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美人間四月天,在襄陽四中校園漫溯,微風拂來,紫藤幽藍,海棠嬌美,香樟吐香……每一個花開的地方,都成為了藏在眼底的風景。
不是所有的櫻花都叫四中櫻花。作為四中人是幸福的,游客心馳神往的地方,我們每天都在欣賞,那么作為成就四中卓越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四中的學生,四中的老師,四中的領導眼中的櫻花是什么樣的呢?他們與櫻花又有什么特殊的經歷呢?我們已陸續推出了四中櫻花大家說之櫻花老師說,四中櫻花大家說之櫻花學長說,四中櫻花大家說之櫻花學生說兩期,總共四期,累計點擊率已突破兩萬余次,引起廣泛關注。本期我們繼續推出高三的五位同學的文章,他們即將離開四中,他們與櫻花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呢?他們對櫻花精神是怎樣理解的呢?他們對櫻花有什么樣的情感要抒發呢?
櫻之思
高三(2)班 賀偉偉
櫻花,寫下這兩個字。筆尖仿佛卷起淺粉的波浪,櫻枝搖曳,將思緒的船推向遠方。
曾經,《秒速五厘米》里感傷讓我以為,櫻花是戀情的信物,是情歌的伴唱,是懷舊青春的底色。“冬宿寒天魄未眠,一朝春雨洗塵煙。風暖熏開花萬朵,醉人寰。”當我將綺思與幻想交付與她,她卻默默向我展示了她的另一面——厚積薄發,熱烈認真。
不過只是幾天之前,第一朵櫻花剛剛探出頭腦,打破了校園的暗沉色調。其他的櫻花就如踏上了與兩輪日月競速的跑道般,用力地綻開,盡情地盛放。且站在她身旁看吧,盤曲龍虬的枝干上萌出一個花芽,抽出“三胞花胎”各有姿態,頭頂一簇新葉蓬勃。花瓣的鋸齒肆意重疊,葉脈的曲線溫柔舒展,一枝花開,一樹爛漫。
在高三,行程快抵達終點,走了這么久,我發現我漸漸失去對自然地“感應”,若不是櫻花大道點燃了整個校園的朝氣活力,也許我還沒意識到,春天都來了。遺忘“月暈而風,礎潤而雨”,放下對身邊美好事景的欣賞,我以為可以心無旁騖,卻不知道背棄對美的感受是背上了更沉重的迷茫與空虛。幸而,櫻花喊住了我,駐足回首,我看見的是心里雜亂被撫平的心緒,聽到的是心中風吹花落聲。我終于理解,古詩中千萬騷人把情意托付給自然萬物不是附會矯情,而是萬物生靈自然流露的生命力那樣純真,讓苦懷人敞開心扉,一訴衷腸。如果說櫻花飄落的速度是五厘米每秒,那么她開放的速度又該如何計算?好像很快,一不注意,就已經“繞樹重重履跡多”,吸引了無數踏春游人。又好像很慢,夏天的樸素,秋日的收斂,寒冬的忍受,三季的積累,才換來如此驚艷,才開放地如此熱烈,如此認真。
如果你錯過杜梨的新芽,錯過玉蘭的清香,請你珍惜櫻的怒放,留意紫藤蘿的一襲優雅。總有一天我們會低吟“忍見胡沙埋艷骨,休將清淚滴深杯。”,總有一天,我們會回憶起四中的櫻花,還有櫻樹下備戰高考的我們。而為了讓“總有一天”來得痛快無悔,現在是時候積蓄你的力量,靜待六月花期。櫻花有期,七日落盡;春日有限,愿君惜取。
正如那首日本民歌唱道:
生命中最美麗的海,
一簇簇的歌聲,一朵朵的期待。
花開時來,花落時也要來。
因為,
有許多故事,
開始動人,結局更可愛。
櫻之韻,四中情
高三(6)班 張瑞琦
悠揚的笛聲壓低了三月的韻腳,不知不覺熬來了蓬勃的四月,而身為襄陽四中學子的我,也迎來了我在四中的最后一個櫻花藝術節。
“你看,學校的櫻花又要開了,這即將舒展開的樣子多可愛啊。”“如果一直這樣含苞待放就好了。”“為什么呢?你不覺得櫻花完全盛開的樣子更美嗎?”“但櫻花完全綻放后,就意味著它要迎來終結了,櫻花七日,花開即凋零,想想去年滿地的殘骸吧。”……
往屆藝術節櫻花盛開的景象還時常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四月初,正是櫻花當令的季節,而我流連于校園的櫻花樹下,不緊不慢的漫步在櫻花大道上。淡淡的陽光下,微風輕輕拂過,枝頭綻開一朵朵粉白的櫻花,玉琢冰雕般,顯得那么柔嫩。幾天時間,櫻花盛開如十里錦繡。櫻花繁盛艷麗,我的心情也輕快舒爽。帶著這喜悅的心情,我參加了八十華里遠足,為了能更快返校欣賞櫻花,我沖在隊伍的最前方。可回到學校后,竟發現,微風揚起一幕花色,櫻花飄零,輕舞空中,散落在我心頭,激起陣陣漣漪。一股感傷之情油然而生,美麗的盛開之后,便是玲瓏之終嗎?綻放艷麗,注定是飄零的序曲嗎?
緊張單調的高三軌跡,日復一日三點一線的風塵仆仆澆滅了我對賞櫻的執著。“櫻花開了呢!去看看吧。”我冷冷地回應到:“不去了,反正…遲早都會凋謝的。”“那只是乙烯和脫落酸的作用,細胞程序性凋亡,沒什么好傷感的。”“不對哦,櫻花飄落,并非是開到了盡頭,也許它們這么毅然飛舞飄落,是因為它們知道自明年還會再次綻放…走吧,一起去看看吧。”就這樣,我被同學們拉著扯著又回到了櫻花大道。
櫻花大道上,清風拂過,幽香襲來,櫻花還是落了。我的目光順著飄舞的櫻瓣落在大道旁。不止我們幾個高三學子,還有三三兩兩的同學們在櫻花樹下。學弟仰望著風中飄舞的櫻瓣,眼中滿身期待和憧憬。站在櫻樹下的學妹抬著頭,伸出手掌,遮住了花影間隙灑下的斑駁日影,伸開雙手,仿佛要去擁抱櫻花,擁抱未來。同級的女同學貼近花朵,輕輕撫摸,嗅著櫻花的芳香,感受著春日的美好。還有幾個復讀的學長悠然地靠在櫻樹旁,手捧書本,大聲朗讀。而與我一同賞花的同桌,也俯下身來,捧起散落的櫻花,輕輕抬起,松開雙手,花瓣飛舞,笑臉綻放。一切有如童話般美麗,夢境般飄曳,此時此刻現實與幻想的界限消融于春色之中,人如花,花似人。我陶醉其中。
極致的美麗,卻脆弱無力,風吹即碎,那絢麗的綻開,瞬間遍飄散在空中,旋轉,飛舞,搖落,升華……古人常說,惜花常怕花開早,就是害怕花朵過早的凋零吧,可是在這四下盡染淡墨的春色之中,我卻能感到一陣悸動。繁櫻盛放,終將飄散,即將畢業的我們也是如此。不久之后,我們也要像櫻花離開櫻樹那樣同襄陽四中告別了。即便如此,我們更要像櫻花一樣,努力綻放,艷麗飛舞。
櫻花啊,櫻花,我知道,今年的你們盛放飄舞,緩緩而落,不僅是綻放自己的華彩,更會滋潤下次的新生;明年的你們定會如約而至,綻開艷麗。四季輪回,生生不息。我相信,你們是青春,是美好,是希望。我也堅信,每一個夢里有花的人,終將花開如夢。
毫無保留地去努力,像櫻花般心無旁騖的盛開,去留下極致的色彩!彼時當少年,莫負好時光。未沐浴春風的櫻花啊,現在,請優雅地綻放吧!
櫻緣
高三(3)班 楊雋澤
其實對于四中的櫻花,初入四中時的我一直是不屑一顧的。
那是一種輕視:因為在我眼中,四中的櫻花太少了,只那一條道。稀稀落落的開放。它既不如武大櫻花那番春色滿園,亦不如日本櫻花的艷滿傾城。在我想象中的櫻花應是落瓣如雨、漫天蓋地的那般盛世之美。礙于這個想法,花開之時,我甚至不曾駐足去看頂上那淡紅的簾幕,快步走過賞花的人群,以一副孤高、傲慢的樣子。一直到了今年,樓下的高考倒計時牌以數字的形式細數我們校園生活終結的腳步。大概是帶著一種不舍吧,尋覓著這即將逝去的三年的情懷,我才始有一種釋然的感覺,注意起那櫻花來。
算算時間,春天已經早早地來到了世間,點亮了清晨。隨著沉淀著晨輝的微風踏入校園,那一瞬微光的閃耀映亮了我的眼。那是櫻花。粉色的花苞在不知不覺的夜中掛滿了枝頭,星星點點。枝條隨風搖曳,萬千枝條相互交織,竟是構成了一片浩瀚的星海。走過那片海,春天用一種無形的力量絆住了我的腳,強迫我抬起頭來,奪去我的視線,向我展示她的美來:那是怎樣嬌小可愛的花朵,含蓄而拘謹,輕輕掩著自己的頰。有的已經開了,展出千重瓣,如少女的長裙,薄紗般的透亮,隨風飄飄。嫩綠色的樹葉點綴其中,金色的陽光被空氣中的水汽分解為粒子,灑滿整個樹冠,把櫻花襯得清新淡雅而又不失神圣和莊重。
櫻花里蘊藏著攝人心魂的魔力,只一眼,我便喜歡上了她。這竟是曾被我輕視了的花啊!一時間,一股苦澀涌上了心頭。自己曾經那可笑的傲慢,竟使我錯過了這般尤物。是震撼么?是后悔么?我甚至不敢去觸碰她。那樣嬌柔,惹人憐惜。似乎輕輕觸到就會碎掉,散在空氣里。不同于別的地方的櫻花,四中的櫻花給了我一種特別的感覺,這種感覺在靈魂深處跳動,但我也不明白那究竟是什么,又為何有那樣的悸動。
恍惚間,我的眼前出現了一位少女,亭亭玉立,穿著粉色的長裙,在花間起舞。我對上了她清亮的眸子,她莞爾一笑,向我伸出手來,帶我到她的世界去。我也變成了櫻花,在風中抖動我的華裳。我能辨認出這里是四中的櫻花大道,我身處于春日照耀下的四中。正是一年的櫻花節,游人在我的身下絡繹不絕,駐足、欣賞、然后發出贊嘆“這便是四中的櫻花啊!”我聽到他們這樣說,自豪之感油然而生。我看到人流中有一個小男孩,停下來看我,看得癡了,長輩走遠了也毫無知覺。半晌,他才眨眨眼睛,喃喃道:“將來我一定要來這里上學!”我不禁覺得有些好笑,來到他的面前,問他:“要考上這里可是很難的,你不怕么?”“不怕,因為這里有你!”那孩子的眼中閃爍著純真的光輝,毫不猶豫地回答我說。
我的雙眼有些朦朧。那份堅定中我認出了那孩子的臉,那孩子就是年幼時的我。那時,我在櫻花樹下與她定下的約定,我還記得。而多年后,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再次來到這里時,卻背離了那份初心,忘卻了那個甜蜜的約定。是我負了她。
突然記起在之前的校慶上,我曾聽到的兩位年邁的校友的對話:
“聽說四中要遷新校區了,那櫻花還會有么?”
“有的,一定會有。”
“那就好。”
此時想來,這段對話聽來是多么暖心。曾幾何時,櫻花已然成為了四中的象征,承載了無數四中人的成長,連接了無數四中人與四中的緣。無論身在校內還是校外,天南或是海北,提到她,一種家的溫馨就會充斥心房,讓人想起當年埋頭苦讀的日子,當年遠足時的歡聲笑語,當年犯了錯而受到年級主任的處分,當年畢業離校依依不舍的痛哭流涕。而每年櫻花再次開放的時候,也會叫上老友,相約一起來到四中看櫻花,再續與櫻花的緣分。這便是四中的櫻花,她是給每一位四中學子寫下的一首情詩,詩中承載著每個四中人的回憶。櫻花,是花,是人,更是魂。她是凝聚了四中精神的璀璨,是四中獻給春天,獻給世界的禮贊。
清風將我的意識喚回現實,路上的學生已經少了,是快要上課了。我深呼吸,平復下久久無法平靜的心跳,然后快步向教學樓走去。大概我不會察覺,我的腳步中少了那些浮躁,多了幾分朝氣。和櫻花再次定下約定吧,我啊,這次絕對不會再食言。
是什么約定呢?我會心一笑。
櫻花樹下的年華
高三(6)班 侯吉章
5:50奔向新食堂,卻被一片粉色的海洋引上了櫻花大道,“忽如一夜春風來”,這怕是對這人間尤物的盛開最佳的概括了。仿佛昨天還像一個個嬌羞的姑娘,蒙著面紗,不想人見她的美,今天就已爭相斗艷,毫不吝嗇的展露那婀娜的身姿,似向天空招搖著,又似向大地耳語著……
春風是和暢而舒人心的,但是一片隨風飄落的粉,晃蕩著降在肩旁,就能讓思緒順著校服藍色的條紋回到那很遠的過往。
以前是每天都要走櫻花大道的,上學、吃飯、回寢,一段段重復往返的水泥路上刻下了一個個四中學子無數堅定的腳印,見證了花開花落,也見證了真正的成長。
“張老師好啊!”“好啊!”兩句師生寒暄,融進了周圍一片歡聲笑語中。話音剛落,只見張老師前腳一蹬,慈祥的笑面搭載著銀灰色的自行車遠去,稍顯滄桑的背影刻進了剛才那位打招呼的學生腦海里。他在思索著什么,一會兒便吟出張老師的教誨: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他是在給頭頂上成千上萬的花兒說的,他也是在給懷有一番夢想的自己說的。自行車在拐角處轉了彎,他的眼眶卻如被花瓣染了色一樣,浸潤著深情留戀的淚水。這竟也感動著花兒,洋洋灑灑地掉下幾個大花瓣兒,來到他的耳邊安慰他。沒錯,四中的櫻花和四中的學生之間是有感情的,你欣賞它,它自己也會更樂意陪襯你的美。有時學生跟它合影,它一點兒都不嬌氣,不論從哪兒拍都能充當最稱心的背影,遠處的花兒搖來搖去地跟你鬧,近處的話兒盯著你的相機陪你笑,景美人更美。
櫻花的花期是很短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似乎總會與你擦肩而過,待你緩過神時又流連忘返。不過四中的櫻花從不那么無情,它一定會挽留你,給你一場視覺盛宴。不必說怒放時遮天的粉紅,如同置身仙境,就連花落時,它也能自造一幅美景,讓你如癡如醉。大風來了,花兒不與自然抗爭,在空中舞完生命終曲后安分地歸身塵土。而大片、小片花瓣都落到地上時,它們又重生了。一層未散芬芳的花兒靜靜地躺在地上,與生它養它的土交流著一生的奇遇,雖說是靜止著的,但你看那厚厚的花兒淹沒了學生的腳,又怎能不說這些花兒像生前一樣熱情地牽伴著遠去的人呢?此時若再來一場雨,就更唯美了,花兒不會把雨水染成紅色,只是分散而不凌亂地漂浮在水洼中,這里一片花海,那里又一片,它怎舍得離開呢?即便是生命的終點,也要留下最美的身姿。
有些傷心的人會來找櫻花訴苦,花兒用用自身的經歷來勉勵他們。寒冬臘月之時,大雪早已把竹林壓倒一片,但你再看櫻花樹,它掙扎著卻從未倒下。雪花再大也壓不滅櫻花樹孕育生命的心,它們默默等待著,忍受著考驗,期待著盛開“梅花香自苦寒來”,櫻花何嘗又不是這樣的呢?經受住了寒冷的折磨,才會在來年笑得更從容、更燦爛。那些傷心的人學習花兒的堅強,也不再哭泣,拍拍衣上的灰塵,又繼續向教室走去……
夕陽的余暉映射在面盒的湯汁上――面已經吃完了。我看了看碗里櫻花模糊的倒影,似仍如曾經的那般美麗,也有難以捉摸的淡淡憂傷。隔開面湯的油膩,我嗅到了櫻花久違的香氣,卻仍帶一絲惆悵無法遣散。我這是最后一次與四中櫻花親密接觸了,它伴隨著我的回憶,記錄了我逝去的高中年華,但那怡人的芬芳總會縈繞在我的身旁,告訴我:它來過,也不舍得離開。
我匆匆倒掉了面湯,瞥了一眼胸前的校徽和那張矗立了不知多久的櫻花大道路牌,趁著小紅帽最后一聲哨音,奔向了四中至善樓――那是夢想開始的地方。
朝花惜時
高三(18)班 王耀宇
不知,你是否在春夜里,櫻花路上,稍稍停下匆匆的腳步,抬起眼,從滿枝滿椏的花朵之間打量瀉下的月光。忽而晚風拂過,瓣瓣粉色在清輝下散落一地。那幾近一瞬的光景,令人窒息的絕美,你可曾知道,其間蘊含著一朵朵櫻花,整個生命的意義。
櫻花的命運總是相似的。無論我們如何去辯駁,區分,這是云南櫻,中國櫻,它與日本極盡哀傷的櫻花又有何區別?同樣的渴望綻放,同樣渴望行人駐足流連的目光,同樣的短暫,空留一地燃盡的悲涼。春日之朝花,我看向它,像是看見了自己,也看見了每一個路過櫻花樹下的你,無論曾在春風中笑鬧,在春雨中醞釀,手指輕輕觸碰,青春就這么消散了啊。
我知道總會有新葉催陳葉,前波讓后波,可這春光大好,我實在不忍心辜負。朝花尚且惜時,蜉蝣朝生夕死依舊在世間留下絢爛的光。屬于我們的青春殆盡,我們或許已然綻放,或許依然含苞,但那都不再重要了,就讓我們在青春凋零之前,在風中,再翩躚一次吧。
不知這滿樹櫻花是否知道,松尾芭蕉曾在《往奈良路上》這樣描述它:春日已來矣,此山何名未得知。薄靄透明媚。青春都是一樣的青春,只是細看了去,薄靄明媚里也藏著憂慮,翹首,期待,失望。一位學長曾作民謠《云南櫻》:有人安慰不必哭泣,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你說請你慷慨地收下它,將我忘記在明天。櫻花呀,你可別聽他的,我會永遠記得你,你也永遠的,是我的回憶,是我的青春啊。
朝花在枝頭洋洋灑灑,花下的少年呀,惜時啊。
來源:辦公室 策劃、報道:張德平 編輯:張德平 圖片:王利華、劉建功、張德平 本期組稿:魯威 審定:劉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