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王俊達
高考分數:694分
語文 129 數學142
英語 141 理綜 282
錄取學校:北京大學
錄取專業:物理學院
成長亮點:物理奧賽北大降一本,高考裸分全市前十名
初中學校:襄陽四中義教部
座 右 銘:不屑之屬蹉跎,有志之士奮斗
學習方法:
勇于追夢,三載春秋里四中學子筆耕不輟;勤于圓夢,三度冬夏中襄陽考生砥礪前行。高考結束塵埃落定,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喜幾家愁。這喜與愁之間,有偶然,亦有必然。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高考不能為人生蓋棺定論,今后仍是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須反思其中必然,為今后人生長路披荊斬棘,點亮明燈。
必然之一為心態。
古語有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斯言不謬,淡泊乃良好心態之基礎。心態猶如大地,事業便是房屋,唯有穩定的大地才能承托穩定的房屋。試想,將房屋立于斷層之上,怎能求得其屹立不倒?!淡泊,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雅致;淡泊,是蘇東坡“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追隨本心;淡泊,更是高中生在他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時的執著堅守。心態淡泊,不是消極避世,歸隱田園,而是如宋榮子一般“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這既能避免被勝利沖昏頭腦,也能防止被自卑縛住手腳。可以說,淡泊的心態便于認清他人,認清自我。
必然之二為目標。
“沒有目標的生活,恰如沒有羅盤的航行。”康德如是說。誠然,沒有目標的學習,亦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高中三年的旅途中,有小目標;人生百歲的長征中,有大目標。因為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目標,周恩來總理夜以繼日,鞠躬盡瘁;因為立下“不上珠峰非好漢”的目標,夏伯渝老人矢志不渝,挑戰極限;因為立下“花甲癡翁,志探龍宮”的目標,黃旭華院士鍥而不舍,堅守海島。請立下小目標,為高中拼搏提供動力;請立下大目標,為人生奮斗尋找方向。
必然之三為嘗試。
陶行知先生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是實踐,知是認知,只有實踐才能開始認知,積累認知反向促進實踐進行。當你課上嫌棄老師所講太簡單時,有沒有用心發現其中隱藏陷阱;當你抱怨訓練題偏難怪“非主流”時,有沒有想過在高考考場上再次相遇;當你追捧學霸的經驗、學神的筆記時,有沒有真心想把它變成自己的經歷?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唯有敢于嘗試才能獲得真知,唯有勇于嘗試才能取得成就。就算眼前的路再平坦,不走下去就算不了勝利,就算腳下的路再坎坷,不走下去就算不了成功。古人言:“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卻想說“行百里者半于始”!
“漭漭漢江文脈流長,千年古城風雅蕩漾。數代英才薪火相傳,襄陽四中桃李芬芳。”因為愿望,我們齊聚一堂;因為夢想,我們各走八方。奮楫揚帆,為四中添彩;乘風破浪,為祖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