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hepur"></ins>

    1. 著名作家、我校65屆校友梅潔回校參觀訪問

      10月12日上午,著名作家、我校65屆校友梅潔一行蒞臨母校參觀訪問,襄陽四中校長李靜熱情接待,原校長蘇超時、襄陽日報社以及學校其他工作人員陪同參加了接待。

      上午9:00,梅潔老師一行回到了母校,李靜校長早早就等在了老校區大門口,熱情相迎。一見面,梅潔老師就動情地說:“襄陽四中就是我命運的方舟,曾經從險境的此岸擺渡我抵達希望的彼岸,我永遠感激她,熱愛她!”

      01.jpg

      來到記憶中的小紅樓,梅潔老師向隨行人員回憶敘說起了當年在這里求學的情況,如數家珍:這里是一棵臘梅樹,那里是一棵芭蕉樹,當初剛剛種下時枝葉稀少,如今已經枝繁葉茂……

      02.jpg

      來到至善樓下,看著一樓大廳文化柱上2020屆高三學生的理想大學和座右銘,梅潔老師饒有興趣地朗誦起來:“心懷榮耀,戰無不勝”,“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最難熬的日子里,默默努力;總有一天,你會站在最閃耀的地方”……梅老師一邊朗誦,一邊連聲贊嘆道:“學弟學妹們有理想,有朝氣,有霸氣,就一定能成大器!”

      03.jpg

      接著,在老校區地標性建筑——四中石前面,梅潔老師與兩任校長熱情合影留念。

      04.jpg

      得知當年的班主任周松生老師剛剛鍛煉完身體,已經回到家里了,梅潔老師立刻趕往周老師家,去看望她念念不忘的恩師。兩人一見面,梅潔就大聲喊道:“周老師好,我來看您了!”隨后,獻上了自己精心準備的鮮花。梅潔老師說,當年在我高一結束時,周老師在我成績冊評語欄里開頭寫下的“該生正直,熱情,積極,向上”八個字,暗示與引領了我一生的心性。應該說,人生的夢想從這第一份獎勵開始,便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我甚至深信,成績冊開頭的那“八個字”的評價,成為我日后精神與心性的永遠牽引……周老師還是一如既往地謙虛著、微笑著,說:“我只是做了每個四中老師都會做的工作而已!

      05.jpg

      隨后,李靜校長熱情地邀請梅潔老師一行前往新校區參觀訪問。在新校區大門口,李靜校長介紹道:2020年7月10日,學校整體搬遷至龐公新校區。新校區占地面積324畝,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規劃以人為本,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和文化拓展區布局更加合理;以“荊楚風華、云水校園”為規劃理念,精心設計為“文化校園”“人本校園”“數字校園”“生態校園”;校園環境更加優美,教學條件更加智能現代化,是一方授業育人的凈土,更是一方修業成長的樂園。

      06.jpg

      來到圖書館,李靜校長又介紹道:圖書館總面積1600,分學生閱覽區、教師閱覽區、親子閱覽區、市民公共閱覽區與典藏區等,其目的是服務教學,方便科研,藏書約12萬冊。頂部造型為四中校園文化標志,南面由國內四大女書法家、襄陽市書法協會副主席楊曉琳女士書寫作品《隆中對(節選)》,是鎮館之物;另外三面,分別是唐代詩人王維的《漢江臨眺》、孟浩然的《夜歸鹿門歌》、詩人皮日休的《習池晨起》,采用水晶雕刻技術,集中反映了襄陽市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07.jpg

      隨后,一行人又來到了學生發展中心。看著寬敞、明亮與現代化的設施設備,尤其是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梅潔老師不自禁地躺進了放松減壓太空艙,親身感受體驗放松減壓效果。10分鐘放松減壓結束后,梅潔老師大為贊嘆,連連豎起大拇指!

      08.jpg

      最后,在新校區校徽石前,梅潔老師和李靜校長親切合影留念。

      09.jpg

      附:

      梅潔,女,湖北十堰鄖陽人,襄陽四中1965屆校友,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河北作協散文藝術委員會主任。獲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1970年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系畢業,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現已出版、發表《愛的履歷》、《生存的悖論》《一只蘋果的憂傷》《大江北去》等詩歌、散文、中長篇紀實文學33部集700余萬字。曾獲全國“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全國首屆、三屆、五屆“徐遲報告文學獎”及優秀獎、全國首屆“冰心散文優秀獎”、“第五屆《十月》文學獎”等80余種獎項。《跋涉者》、《童年舊事》、《賀坪峽印象》、《橄欖色的世界》《山蒼蒼,水茫茫》等被收入中學語文讀本及大學文學教材。

       10.jpg

      襄樊四中:我命運的方舟

      梅潔《光明日報》( 2008年06月24日 04 版)

       

      我常常憶念起我的中學湖北省襄樊四中!

      她是我命運的方舟,她曾經從險境的此岸擺渡我抵達希望的彼岸。無論歲月怎樣老去,對于救助我成人的襄樊四中的感恩,始終都似故鄉那條寧靜、母性的漢江,永遠地潤澤著我奮斗的人生。

      襄樊四中,是一所坐落在漢水岸畔、古襄陽城南隅的湖北省重點中學。上世紀六十年代伊始,我從江漢平原一所碼頭中學初中畢業,以鄂西北地區數萬名中考生名列第三、襄陽縣第一的成績被襄樊四中“破格”錄取。所謂“破格”是因為父親被劃為右派的問題而在我的檔案“政審”欄里,填寫著“政審不合格,不同意升學”的鑒定。這是我們那一代人最絕望的背負。在幾乎沒有學校敢于接納我的情況下,襄樊四中頂著壓力,力排眾議最終錄取了我。據說,他們唯一可以依靠、可以支撐他們站出來據理力爭的“政策理論”是周恩來總理的一句話:“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選擇,重在表現。”

      記得高中第一學年結束時,班主任周松生老師,在我成績冊的評語欄里寫道:“該生熱情、正直、積極、向上……”這是一個心靈受難的女孩獲得的第一次也是最珍貴的獎勵。記得看到這份評語時,我哭了。應該說,人生的夢想從這第一份獎勵開始,便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我甚至深信,成績冊開頭的那“八個字”的評價,成為我日后精神與心性的永遠牽引。

      高中三年,我除了朝氣蓬勃地做好學生會文體部長的工作外,還獲得了國家乒乓球等級運動員三級的證書,以優異的田徑成績被選拔赴武漢參加了湖北省青少年運動會,而我的學習成績始終又保持在全年級五個班的前三名而從未落后過……

      1996年6月10日晚,襄樊四中階梯教室里燈火輝煌,母校安排我在這里與200多名“浩然文學社”年輕的校友會面。面對數百雙眼睛,我真誠地講述著文學與人生。

      我把事先從花店挑選定做好的四盆繽紛艷麗的插花獻給校長李珍貴和黨委書記蘇超時,獻給“浩然文學社”創辦人。最后一盆,是獻給我當年的班主任老師周松生。然而,擴音器連續地呼喊之后,熱烈的掌聲過去之后,周老師沒有出現。校方是通知了周老師的,但周老師沒有來。“他為什么不來呢?”疑惑和難過從我心頭掠過。

      我已離開我的中學31年了。30多年來,我的老師們已歷經了許多滄桑和苦痛,有的已經故去,有的調離,有許多已經退休,能夠見到的老師已經寥寥無幾。我知道,周老師華中師大畢業后已在我的中學執教數學37年,37年中他有34年在做班主任。憑心說,幾十年來,對于周老師的感恩和牽念成為我人生中的一件心事,我為不能報答他而常常心里不安。因為,我始終認為,成績冊首頁上那“八個字”的評語,改變了我的人生。可是,我的老師為什么不來呢?我感到陣陣不安……

      從階梯教室走出來,我來到木樓會議室――木摟已成為我的中學創建時期最后的紀念物了――在我贈送母校老師的散文集《一種誕生》一書上簽名。晚10點50分,當我簽完最后一本書時,一轉身,周老師居然站在我的背后!他在木樓的門口,孩童般真摯單純地望著我笑,我不知他在那里站了多久。我只看到那笑定格在他的臉上,憨厚而燦爛。我快步走到他的面前,只聽他說:“剛才我聽到了階梯教室里的擴音器喊我的名字,聽到那么多的掌聲……我站在外邊沒敢進去……我不適合那種場合……”周老師囁嚅著,他居然像做錯了什么的學生,很憨地不知所措著,靦腆與緊張已使他滿面緋紅。

      聽到周老師的解釋,我不由心頭一沉,幾十年無以報答的不安此刻更加深重。我原以為選擇了一種極好的報答方式,然而,他拒絕了。我知道,他拒絕的不是一個離別了他30多年的學生的感情,而是拒絕了炫耀、拒絕了張揚。他本能地以一個中國教育者的謙卑以及他對人格、道德的堅守,對名利的淡泊和拘謹,對個體生命的嚴肅和苛待,拒絕了一種世俗的喧囂,甚至是虛枉的榮譽。這就是我的老師。他“不適合那種場合”,不適合鮮花、掌聲,他習慣默默而執著地做著需要他做的一切,從青絲縷縷做到白發蒼蒼。在沒有報答、沒有怨悔、也沒有惦念的時光里,他的心靈安詳而寧靜。我曾想,還有什么職業比教師職業更神圣、更深重、更圣潔的呢?

      在我闊別了30多年的中學,在那座已舊的木樓,在六月靜靜的深夜,當我重新將那盆象征感恩的花束鄭重地遞給周老師時,所有的尊崇、敬重、憶念和酸楚剎那間涌遍全身。我在心底哭了一聲:“老師,我無以報答您,您讓我永遠不安了……”

      2005年6月17日,我從武漢抵達襄樊。

      為著這命運的恩典,每次回故鄉,我都要去襄樊四中看望我的老師。

      當家兄帶我剛剛在位于襄城荊州街的一家賓館住下,我的母校襄樊四中現任校長蘇超時和校辦公室楊老師便來到了我的住處,說這家賓館剛剛內裝修不久,對身體不好。他們執意讓我移住真武大酒店,并告訴我真武大酒店離學校近,你采訪累了,可以到母校里面走走,可以放松放松。

      幾十年歲月都走過了,我的母校還像當年一樣呵護著她的學生……

      晚上,蘇校長和楊老師順荊州街向北,領我出襄陽古城北城門。六百多年的古城墻和城門,巍峨、滄桑得令人心顫。小北門碼頭的青石臺階依舊,江水依舊。想當年,我和我的同學們多少次穿過荊州街,走過古城門,走下青石板臺階,然后乘木船到達對岸樊城的六角門碼頭;然后,我們即把少年青春馳騁在樊城那個春、秋兩季的運動會上……這浩浩的江水和古舊的碼頭、木船,曾泅渡了我們多少少年的追尋和夢想!

      感謝年輕的校長蘇超時如此地善解人意。其實,生命中的許多意味深長,都蘊含在這別離后的回歸和回歸中悠遠、傷感的追憶中了……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說:我們常因不大懂事而忘卻我們的小學,我們又因學習方式的松散而對我們的大學多有疏離。那么,像母親更像朋友一樣牽攜了我們夢想的,是否就屬于我們的中學了呢……

      來源:辦公室  報道:張德平  攝影:王利華  審核:劉明國


       
      日本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_欧美日韩激情在线一区_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_欧美一级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片

    2. <ins id="hepur"></ins>

      1.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中国国产精品视频 | 午夜免费看日本女人打野战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熟女88 | 亚洲精品资源站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一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