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新課改背景下的生物課程實施方案,提高全市生物教師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襄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于5月18日(周三)上午舉辦了襄陽市高中生物教材線上教學研討會。研討會以騰訊會議線上直播的方式,面向市直高中、縣市區高中的全體生物教師開展,我校高一高二生物學組的全體教師參加了會議。本次活動由襄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生物教研員梁德遠老師主持。
上午8點半,教學研討會正式開始。首先,梁德遠老師帶領大家簡要回顧新課改背景下襄陽市的生物課程實施目標,介紹了教研活動的目的和價值,以及本次教研活動的流程安排。
一、優秀課例展示環節
首先是我校青年教師黃州院的一節新課--《減數分裂》第一課時。黃老師從分析果蠅染色體組成出發,引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任務。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提出減數分裂機制的三種假說,并在老師的先行示范引領下,學生分組動手合作構建并展示假說對應的模型,并對展示的模型進行評價修正。接下來,利用學案導學,組織學生自學減數分裂過程特點的內容并相互交流。課程最后,黃老師用減數分裂動畫視頻展示動態的分裂過程,讓學生對抽象的知識有了更為直觀和整體性的認識。
黃州院老師的展示課
襄陽三中周星宇老師展示的是必修二《DNA分子結構》的新課教學。周老師利用學生親身經歷的核酸檢測的實例出發,激趣質疑,明確學習目標。整個一節課,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跟隨科學家的腳步,在探索的過程中質疑-釋疑。老師通過小組合作,動手建構并展示DNA分子模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問題,在分組構建模型、展示交流中提升動手動腦,團結協作,語言表達的能力。
周星宇老師的展示課
二、專家點評環節
我校郝洪濤老師和襄陽三中何偉老師分別對兩位青年教師的展示課進行了點評。
郝洪濤老師認為,一節成功有效的課堂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優秀的教學設計和良好的課堂教學實施,前者體現了教師對新課標和新教材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后者則是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和藝術的體現。黃州院老師的課程設計敢于做減法,能創造性的重組教材,為成功的課堂奠定了基礎;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始終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既發揮了自身的引領作用,又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積極動手,展示交流。創新的教學設計和有效的課堂實施兩相結合,學生在課堂上大有收獲。
何偉老師指出,新課改的推進,高中生物教學應圍繞著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展開,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落實核心素養應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課堂上,周星宇老師科學地分解模型構建目標,引導學生在探索中體驗方法,在動手中生成知識,在展示交流中提升能力。整個一節課,周老師的創設情境引入,激發興趣滲透責任,構建模型培養能力,展示資料引導思維,關注學生的經驗、思維和情感參與等,在利用情境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給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
兩位專家還結合課堂實例,就如何優化課堂板書、更好地組織師生和生生互動、優化教學設計、實時調整課堂進程把控課堂教學時間等,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一些觀點和建議。
襄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生物教研員梁德遠老師最后做了總結發言。梁老師對兩位青年教師的展示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這兩節課在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如何凸顯課堂雙主體地位;如何創設真實有效的情境;如何在動腦、動口和動手中習得知識,培養能力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最后,梁老師指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鼓勵襄陽市的全體教師積極探索和交流,共同提升襄陽市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教研水平。
三、各校老師積極參與
我校高一備課組集中線上學習
我校高二備課組集中線上學習
襄陽一中集中線上學習
河口一中集中線上學習
南漳二中集中線上學習
來源:生物學科室 報道;郝洪濤 審核:張德平 終審:李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