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學生對物質結構的理解,激發科學探索熱情,3月6日,我校高二年級在厚德樓一樓大廳舉辦了以“晶彩紛呈·微觀之美”為主題的晶體結構模型制作展覽大賽。本次活動由高二化學備課組主辦,高二年級全體學生參與,通過創意與科學的碰撞,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學科實踐盛宴。
以學促創:從課本到實踐的跨越
晶體結構是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重要內容,但抽象的原子排列方式常讓學生感到困惑。隨著《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深入,高二化學組特別策劃“沉浸式學習計劃”。為此,高二化學備課組將理論知識與動手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還原金剛石、石墨、氯化鈉、干冰等經典晶體模型,并自主探究新型材料的結構奧秘?;顒踊I備期間,學生們通過查閱文獻、小組討論合作,將二維課本圖示轉化為立體模型,真正實現了“做中學”。
賽場亮點:科技與藝術的雙重綻放
比賽現場,200余件創意作品將化學之美具象化,更有腦洞大開的"吃貨科學"驚艷全場。這里既有傳統材料的匠心之作,也有前沿科技的創新呈現。石墨層間堆疊到金屬晶胞堆積,課本上的球棍模型在同學們手中煥發新生。特等獎作品有配合燈帶打造出銀河旋臂般的視覺效果;有利用鐵絲制作的標準C60晶胞。令人驚喜的是那些突破常規的創意組合:利用棉花糖,龍眼,長尾夾等新奇的材料。化學備課組長王麗婧老師贊嘆:“這些看似隨意的材料選擇,實則暗含同學們對晶體配位數、鍵角等概念的深度理解。這些作品不僅精準還原了微觀結構,更展現了理科生的藝術創造力。”
以賽育人:在合作中成長
“我們為調整石墨層間距反復實驗了十幾次,終于理解了范德華力的作用方式。”高二(34)班特等獎獲得者宋百川分享道。不少團隊在備賽過程中向化學專家請教,查找網絡資源,甚至還自學三維建模軟件。高二年級主任、化學教師蔣華指出:“這場活動不僅是對學科知識的深化,更是團隊協作、問題解決能力的綜合培養??吹綄W生為探究一個晶胞參數熬夜查資料,我們感受到了真正的學習內驅力。”經過專家組嚴格評審,最終誕生特等獎16組、一等獎105組,二等獎若干,并于3月22日舉行了頒獎儀式。
高二化學備課組組長王麗婧主持頒獎儀式
高二年級主任蔣華為獲獎學生頒獎
這場科學與藝術的碰撞,不僅讓抽象的晶格結構變得鮮活可觸,更讓我們看到:當教育的邊界被溫柔打破,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照亮知識星空的追光者。此刻走廊上那些仍在駐足討論的身影,或許正孕育著未來材料科學的曙光。化學備課組表示,未來將持續推進“項目式學習”模式,讓更多抽象理論通過實踐煥發生機。
報道:李聃冉、王麗婧、鄭毅 攝影:高二化學組 初審:蔣華、張德平 終審:李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