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播九域[1],德曜三光。龐公故里,荊楚黌堂[2]。昭誨育乎四維[3],位神州之中境[4];固江山以八柱[5],同漢峴之本邦[6]。雛鳳天歌,三面環水;龍門鱗擺,一山望鄉。幸文曲恩光,照泮宮之發軔;培立家衿佩[7],貞教化于楚襄。亙歷七十春韶景,芳播三千里漢江。皓月華星,蜚聲于寰界;挹漿[8]瑤斗[9],躔度于穹蒼。一城瑞色,百代鴻庠[10]。攬蟾宮之桂魄,集矍圃[11]之天香[12]。
觀夫德潤紫芝,月折丹桂。云壤[13]交靈,車囊[14]悟慧。樓依城傍,借仲宣之賦才;峴枕江臨,披神女之霞袂。秉學問之真,得玉英之美。四時誠勤,萬卷擷萃。學成如九龍破壁,學府王府之毗鄰;業授以百戰爭先,業豐德豐之溶匯。清風起,播求實之誨音[15];香草植,明至善之仁惠。
惟昔甲午肇源[16],更名記史。數易全稱于襄陽,四校合并于辛巳[17]。立學開闊,兼懷修身才德;航母啟征,教育接軌國際。共美浩浩銀河,相逢莘莘學子。理真脈而耀三辰[18],匯名師而教萬世。泛漢江之輕舟,瞻璇柄[19]之行紀[20]。五季開榮[21],千般養士[22]。最喜花廊穿越,馳騁寶思[23];妙觀鰲署[24]環擁,芳菲桃李。冠春姚魏[25]之梁園,迎夏紫薇之佳麗。杉紅[26]蘭玉,載詩思之朦朧;櫻海樟林,通花徑之迤邐。白雪梅窗,夜笛韶綺[27]。伴晨星,升旭日。彩虹橋架,知行相成;勸學廊深,體用道立。觀檉櫸而志高舉,鳳舞鸞棲;攬冬青而心益清,云騰龍起。
青青子衿,赫赫邦瑞[28]。百花涵育于中外,參騫[29]聚星;一德所欽之校園,孟荀[30]澤霈[31]。諄諄慈教,乘風而動松竹;細細關懷,帶月而諳叢薈[32]。身心行上品,崇善源淵;學教思相成,苦心良貴。孝睦[33]為先后進學,德才兼備方稱最。河岳覺醒,有志競奮而有為;明燭犀燃[34],無私炳瑯[35]而無悔。
所知樸實治學,誠善為母。五育并舉[36],剛毅始于藏修;八方交流,博雅從而建樹。貴創新而銜羽[37],卓越追求;明師道以誨情[38],至善所屬。禮敬人宗,仰窺鼻祖。締結友好,四海之研精[39];辦學聯合,五洲之罄吐。傳薪火以篤行,守初心以爭路[40]。臨江峴而奮勵魁杰[41],報家國而感通肺腑。成就自我,振翅振藻[42]求真;清聲靈雛,為國為民服務。世界冠軍搖籃[43],明星巨匠反哺。奠基院士[44],科學研究之創垂;華夏雄風,奧林匹克之鳴舞。軍政農商建功,會計史學砥柱[45]。甘霖符彩[46],藝壇之精英;北斗泰山,文武之星渚[47]。萬樹桃李,神州芳菲;一行鳳龍,狀元荊楚[48]。于是水映七彩而爍今,峰鳴九苞[49]而震古。
唯應不愧生涯,每思黌校。省域一流之塔尖,國家百強之驕傲。金粟云樓,雄姿仙貌。明德厚德立德樹人;至善至美至真懷寶[50]。荊襄大楚,美玉存此間;蘭質蕙心,壺冰[51]映年少[52]。科研芝比,玉麟[53]鸞鳳之飛天;詩賦蘭爭,夫子太白之縱棹。胸懷天下,健體如鋼;每念家國,抱膝長嘯。輕裝而從賦,赤金終耀九州;貞皓[54]而博通,素月常傳一妙。紅旗招展,周末之護航[55];驛站減壓,良才之修造。熙熙部類,會當催青勝藍;處處秀發,斯乃因材施教。
此固學堂養正,秀木繁昌。春蠶起,乳燕翔。同捷騏驥[56],不負青陽[57]。燈羨囊螢之胤[58],館高玉牖[59]之芒。苦讀聞桂香,快哉好風金秋送;授業憑摯愛,允矣[60]師者玄發[61]霜。追求卓越之校友,自強不息之棟梁。入深山支教[62],為慈善奔忙。割皮捐髓,救父感天地[63];返校回饋,知恩繪錦章[64]。好人先鋒,德自心內[65];公益師楷,國多飛凰。笑對蹇難,青云志不墜[66];功崇奉獻,華胄行健強。登新時代之輪,爭華夏一流而破浪;握中國夢之鑰,入星河萬里而宇航。
誠然學海珠母[67],書山桂宮[68]。德澤于日際[69],葉遍于區中[70]。循循誘人[71],師明不教之深意[72];陣陣香至,生赴凌寒之梅紅。素養超騰,學科百種競賽;青鋒出鞘,研創一流爭雄[73]。且復列樹開枝,首因先生之師表;任憑經天緯地,俱念母校之元功[74]。展超卓于教法[75],脫蒙昧而奔虹[76]。當為國祚民族,立言徯志[77];恒強文化素質,陶育[78]欽隆。騰騰云出,心追鳳龍而在望;歲歲香至,花綻桃李而無窮。
(依中華通韻,以“襄陽最美,母校日隆”為韻)
注釋:
[1]九域:《文選·潘勖<冊魏公九錫文>》:“綏爰九域,罔不率俾。”李善注:“薛君曰:九域,九州島島也。”
[2]黌堂:學堂,學校。《后漢書·儒林列傳上》:“順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黌宇,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
[3]四維:東、南、西、北四方之隅。《西游記》第六回:“天王各居四維,眾天兵各挨排列陣去訖。”
[4]中境:猶中土,指中原地區。《魏書·禮志一》:“正位中境,奄有萬方。”襄陽古屬南陽郡,是傳統意義上的神州腰膂,華夏中部。
[5]八柱:古代神話傳說,地有八柱,用以承天。《楚辭·天問》:“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6]本邦:故鄉,故國。《后漢書·蔡邕傳》:“昔韓安國起自徒中,朱買臣出于幽賤,并以才宜,還守本邦。”
[7]衿佩:青年學子。《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傳》:“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組綬。”
[8]挹漿:舀取酒漿。《詩經·大東》:“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9]瑤斗:北斗七星。
[10]鴻庠:著名的學府。庠,古代學校。明無名氏《四賢記·赴選》:“那公子是個大器呵,鴻庠文彥,端的是王家楨干。”
[11]矍圃:借指學宮。清錢謙益《鄒孟陽六十序》:“往吳越之間,以文章聲氣相慕說者,凡十余曹;四十年來,如矍圃之觀人,去者已過半矣。”
[12]天香:桂、梅、牡丹等花香。宋朱松《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仙姿不受凡眼污,風斂天香瘴煙里。”
[13]云壤:天地。唐韓偓《春悶偶成》詩:“阡陌懸云壤,闌畦隔艾芝。”
[14]車囊:比喻勤學苦讀。《晉書·車胤傳》:“﹝車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15]誨音:教導的話。宋蘇軾《回答館職啟》:“某方此賜環,遽承枉駕,沐誨音之已厚,愧馳謁之未遑。”
[16]甲午肇源:1954年4月,經湖北省教育廳批準,襄陽四中的前身“湖北省襄陽高級中學”開工建設。
[17]數易全稱于襄陽,四校合并于辛巳:學校創始命名為“湖北省襄陽高級中學”,1956、1979、1983分別更名。2001年為辛巳年,襄樊四中、襄樊市體育運動學校、襄樊市第二十二中學、襄城東街小學四校合并為“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學”。
[18]三辰:指日、月、星。清唐孫華《進呈御覽詩一百韻》:“紫極三辰正,黃圖九域清。”
[19]璇柄:北斗七星的斗柄。宋范成大《夜行上沙見梅記東坡作詩招魂之句》:“蘇仙上賓天,妙意終難陳。璇柄忽傾墮,曉嵐愁翠昏。”
[20]行紀:行程。唐司空圖《江行》詩之一:“行紀添新夢,羇愁甚往年;何時京洛路,馬上見人煙。”
[21]開榮:(草木)開花。南朝梁蕭統《文選·顏延之〈應詔宴曲水作詩〉》:“朏魄雙交,月氣參變,開榮灑澤,舒虹爍電。”
[22]養士:培養人才。東漢班固《漢書·賈山傳》:“地之美者善養禾,君之美者善養士。”
[23]寶思:贊美之詞,多以稱揚人的襟懷、謀劃、文思等。南朝梁沈約《高松賦》:“擢柔情于蕙圃,涌寶思于珠泉。”
[24]鰲署:古為翰林學士院,此指四中教學樓等建筑。宋陸游《真珠簾》:“鏡里新霜空自憫,問幾時,鸞臺鰲署。”
[25]姚魏:“姚黃魏紫”的省稱,亦泛指牡丹花。宋范成大《書樊子南游西山二記》詩:“仙山草木鎖卿云,不到花平不離塵。十丈牡丹如錦蓋,人間姚魏卻爭春。”
[26]杉紅:世界珍貴樹種北美紅杉。四中有百余種花木,包括臺灣杉、櫸樹、紅果冬青,樸樹、楸樹、木瓜、枇杷等,四季見綠、多姿多彩、有花有果,共同營造了一個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美好花園。
[27]韶綺:指美好的青年時代,青年時光。徐珂《清稗類鈔·獄訟·龐鍾煥控金菊如案》:“龐周氏貌尚端莊,年非韶綺。”
[28]邦瑞:國家的祥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言既身文,信亦邦瑞,翰林之士,思理實焉。”
[29]參騫:孔子的學生曾參和閔子騫的并稱。這里指四中的莘莘學子。《隸續·漢安長陳君閣道碑》:“行同參騫,以身率下,非禮不言。”
[30]孟荀:孟子和荀子的并稱,此指泰山北斗般的名師。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辭雅。”
[31]澤霈:恩惠普施。前蜀杜光庭《馬尚書醮詞》:“澤霈幽明,事均今古。”
[32]叢薈:叢生、茂盛的草木。晉郭璞《客傲》:“拔文秀于叢薈,蔭弱根于慶云。”
[33]孝睦:孝順而敦睦。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傳》“孝睦著于鄉閭,忠諒彰乎邦邑。”
[34]犀燃:犀燃燭照猶犀照牛渚,用來形容能夠洞察事物、明察秋毫的能力。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俠女篇彈詞》引子:“物態描摩疑鼎鑄,人情刻鏤勝犀燃。”
[35]炳瑯:見“炳朖”,亦作“炳朗”“炳烺”,光輝照耀。三國吳佚名《天發神讖碑》:“上天宣命昭太平,文字炳朖。”
[36]五育并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育鑄魂、智育固本、體育強身、美育浸潤、勞育淬煉。
[37]銜羽:《韓非子·說林下》:“鳥有翢翢者,重首而屈尾,將欲飲于河,則必顛,乃銜其羽而飲之。”后用為相助之典。
[38]誨情:教誨以真情相待。《宋書·謝靈運傳》:“載十二而謂紀,豈蜀滅而吳安。眾咸昧于謀兆,羊獨悟于理端。請廣武以誨情,樹襄陽以作藩。”
[39]研精:精心研究,深入思考。章炳麟《正學報緣起》:“若其研精覃思,則專門之學,斯固未暇。”
[40]爭路:趕路,征途。北周庾信《詠畫屏風》詩之一:“歸鞍畏日晚,爭路上河橋。”
[41]魁杰:杰出,亦指杰出的人。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昭宗天復三年》:“為之魁杰,至自稱‘定策國老’,目天子為門生。”
[42]振藻:顯揚文采。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昔仲宣獨步于漢南,孔璋鷹揚于河朔,偉長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
[43]世界冠軍搖籃:四中體育部培養了黃秋爽、王宗源、閆子貝、王子鳳、莫婉玉等世界冠軍。
[44]奠基院士:1957屆校友熊有倫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機器人研究的奠基者。
[45]會計史學砥柱:1960屆校友郭道揚,中國會計史第一人,其著作《會計發展史綱》填補了中國會計教材空白。
[46]符彩:文藝才華。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風骨》:“才鋒峻立,符采克炳。”
[47]星渚:銀河中的小洲,亦指銀河。唐陸龜蒙《上云樂》:“便浮天漢泊星渚,回首笑君承露盤。”
[48]一行鳳龍,狀元荊楚:建校70年來,襄陽四中多名學生在全省高考中奪得文、理第一名。
[49]九苞:鳳的九種特征,后為鳳的代稱。唐李嶠《鳳》詩:“九苞應靈瑞,五色成文章。”
[50]明德厚德立德樹人,至善至美至真懷寶:明德樓、立德樓與厚德樓,三棟教學樓強調立德樹人;至善樓、至真樓與至美樓,三棟綜合樓突出修身立品。
[51]壺冰:玉壺盛放之冰,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潔。《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回諸郡守冬啟》:“雷動聲名,麗曉旌旗,照映壺冰之潔。”
[52]荊襄大楚,美玉存此間;蘭質蕙心,壺冰映年少:三棟男生宿舍樓荊玉樓、楚玉樓、襄玉樓以“玉”命名,三棟女生宿舍樓蘭心樓、蘭蕙樓、蘭質樓以“蘭”命名,寄托著“君子如玉,女子如蘭”的美好寓意。
[53]麒麟的美稱。唐陸龜蒙《四明山詩·樊榭》:“樊榭何年筑,人應白日飛。至今山客說,時駕玉麟歸。”
[54]貞皓:純潔清白。清王詒壽《九招》:“且夫鼴鼠勺飲,不須江河,一人之身,所糜幾何?徒累貞皓之德,或貽爭攘之戈。”
[55]紅旗招展,周末之護航:指特色黨建品牌“黨員護航?快樂周末”。每到周末,學校黨員志愿者全程陪伴,為不回家的學生保駕護航。
[56]騏驥:駿馬,這里指優秀的學生。戰國屈原《楚辭·離騷》:“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57]青陽:春天,也指青春年少的面容。東漢班固《漢書·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遂。”唐李賀《贈陳商》:“黃昏訪我來,苦節青陽皺。”
[58]燈羨囊螢之胤:晉朝人車胤,捉螢成燈,晚上仍舊勤學不輟,他若到四中來,必然會羨慕這里的夜晚明亮如晝的學習條件。
[59]玉牖:窗戶的美稱。校圖書館樓高窗闊、陽光普照、窗明桌凈,學習環境一流。
[60]云矣:信矣也。《詩經·小雅·車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箋:“允,信。”集傳:“信矣其君子也。”明袁凱《送貢先生入閩》“允矣夫子,何時可忘。”
[61]玄發:黑發,指少年。唐·宋之問《入瀧州江》:“詩鏡愁玄發改,心負紫芝榮。”
[62]入深山支教:2007屆校友鞠彬彬支教貴州深山。
[63]割皮捐髓,救父感天地:2012年全國最孝順高考生張子龍,高考前捐髓救父;2018級“荊楚楷模”王子豪,割皮救父報答養育恩。
[64]返校回饋,知恩繪錦章:諸多校友感恩母校,支持母校。如1987屆校友黃勝捐資千萬,以恩師之名設立張正林教育基金,回饋母校;王姍月,創立云毅慈善基金會,堅持每年為120名貧困學子發放助學金;2016屆畢業校友成立的大櫻桃公益組織,啟動“十年十首歌計劃”感恩母校,等等。
[65]好人先鋒,德自心內;公益師楷,國多飛凰:指校友奔忙上海世博會、武漢軍運會,入選“中國好人榜”。如2013屆校友張夢情,積極投身公益,為全國7000多人次高中學生提供輔導和支持等等。
[66]笑對蹇難,青云志不墜:2016年全國“最美中學生”張楚豪,笑對磨難彰顯風采。
[67]珠母:能產珍珠的蚌。這里指四中是培養卓越人才的搖籃。唐楊衡《送孔周之南海謁王尚書》詩:“潮盡收珠母,沙閑拾翠翎。”
[68]桂宮:南朝梁沈約《八詠詩·登臺望秋月》:“桂宮裊裊落桂枝,露寒凄凄生白露。”
[69]日際:日所照臨之區,亦指東方極遠之地。三國魏曹植《玄暢賦》:“絙日際而來王。”
[70]區中:人世間,這里指全國各地,世界各地。《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迫區中之隘陜兮,舒節出乎北垠。”
[71]誘人:循循誘導教育。《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72]師明不教之深意:明師深諳“不教”是目標和方向。
[73]學科百種競賽,研創一流爭雄:襄陽四中始終堅持素質教育,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知識為主線,問題為主軸”的教學原則,堅持推進高效課堂。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開展豐富的競賽和活動,異彩紛呈。《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先后多次報道學校的辦學經驗和成就。
[74]元功:大功,首功。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衍傳上》:“將定國家之大業,成天地之元功也。”
[75]教法:教義,教理,教育方法。明焦竑《玉堂叢語·講讀》:“教法嚴毅,雖諸王子,有弗若教者,或擊額以管。”
[76]奔虹:飛翔的彩虹之光。洪周祿《煙水亭歌》:“禪天龍護走奔虹,仙徑煙霏盤紫電。”
[77]徯志:待命承志。《書·益稷》:“惟動丕應徯志。”
[78]陶育:謂教化培育。《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爰及于恪,生長王國,陶育圣化,致名英偉。”
作者簡介
王宇飛,男,80后,襄陽四中校友,武漢大學碩士。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辭賦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襄陽市作協副主席,襄陽市詩詞學會副會長,在《人民日報》發表文藝評論多篇,有辭賦作品編入大學教輔,多篇辭賦作品在省內外發表、獲獎、勒石,匯編入集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