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高二(15)班的于樂同。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讓雷鋒精神在數字時代煥發青春力量”。
1963年,毛澤東同志寫下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六十多年過去了,雷鋒的名字依然響徹神州大地,他的事跡和精神早已超越時代,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雷鋒精神正以嶄新的姿態融入現代生活的每個角落。
新時代的雷鋒精神,是數字浪潮中的溫情守護。在北京冬奧會期間,90后志愿者們用“智能手語翻譯器”幫助聽障觀眾感受冰雪運動的魅力;深圳的“00后”創客團隊開發的“無障礙地圖”,讓視障者也能獨自出行。這些年輕人用科技手段延續雷鋒的助人初心,證明善良永遠不會過時,只是換了種表達方式。當我們用代碼編織善意,用算法傳遞溫暖,就是在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日記。
新時代的雷鋒精神,是青春力量的生動實踐。在云南山區,95后大學生村官黃文秀放棄城市高薪,投身農村建設,成為“百色大山最美的朝霞,脫貧戰場醒目的黃花”;在河南鄭州特大暴雨中,青年志愿者組成“救命文檔”網絡,創造了72小時更新270版的救援奇跡。這些年輕的身影告訴我們,雷鋒精神不是刻板的教條,而是要把“小我”融入時代的“大我”,相信點滴行動終將匯聚成改變世界的力量。
新時代的雷鋒精神,是知識共享的云端助力。雷鋒曾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封閉性是最大的浪費。襄陽四中從2023年12月份開始創辦智慧云校雙師班,以同步雙師課堂為著力點,秉持原汁原味實時同步,異地同堂的教育理念,從資源、管理、教學三個方面,抓實對縣域高中的幫扶!四中的云端助力打破了教育的圍墻,讓我們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更是教育資源的傳播者,傳遞了比課本上更廣闊的世界,以教育的公平托舉時代的未來。新時代校園雷鋒精神的弘揚,讓我們了剝離了符號化的刻板印象,萃取“向上向善”的精神內核,成為了具有溫暖底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這些故事都印證了一個真理:雷鋒精神不是某個時代的專屬品,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密碼。
最后,我想用贊美雷鋒同志的一首詩作為結尾:
“愿做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堅守平凡,創造不凡;愿做奔騰不息的小溪流,匯聚點滴,潤澤山川;愿做破土而出的新竹筍,扎根泥土,擁抱云端。在追求個人夢想的同時,心懷他人,在享受時代紅利的同時,反哺社會。”
讓我們以青春之名,踐行雷鋒精神,續寫屬于我們的傳奇!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來源:學生工作處 作者:于樂同 審核:徐曙光 終審:李小超